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外贸信息>外贸动态

秋冬新冠流感风险叠加?快收下这份出入境健康指南

时间:2020.10.19信息来源:

秋冬新冠流感风险叠加?

快收下这份出入境健康指南




前言


步入秋冬季节,流行性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和肺炎、麻疹、猩红热、秋季腹泻、手足口病等常见流行病高发,流行病防控愈发受到关注。而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流感防控显得尤为重要。9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明确提出要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流感防控工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截止10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超过3600万人,累计死亡超过105.4万人,全球依旧处于新冠的阴霾之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显示,尽管晚于往年,季节性流感大流行正在到来。叠加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令人担忧。如何在新冠&流感的日子里面安全国际旅行,下面这份新冠&流感出入境相关知识,请收好:


一、为何新冠&流感威胁大?


首先,流感和新冠肺炎临床表现相似,会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困扰和心理负担。
其次,流感新冠叠加,给医疗卫生防疫系统增加负担。流感属于丙类传染病,而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如果同时在人群中流行,会增加患者就医过程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给医生的诊疗、疫点的处置、病例的管理等工作带来困扰,大大加重医疗卫生防疫系统的压力。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防控任务艰巨。
不仅如此,流感和新冠还可以双重感染。9月28日,韩国发现三例新冠肺炎、流感双重感染病例。美国也有报道每116例新冠肺炎病例中有1例是同时患流感的病例。
    二、新冠&流感的传播情况


1. 流感:年年卷土重来

流感病毒深谙生存之道,清楚“不思进取”将会落得和天花一样被消灭的“下场”,所以它们多型又善变。为了应对它,世界卫生组织为匹配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每季推荐流感疫苗组分。


 多型

流感病毒家族非常庞大,目前已知可以致人感染的为甲、乙、丙(或A、B、C)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组合情况,甲型流感病毒进一步分类为亚型。目前正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因此也被称为A(H1N1)pdm09,它取代了2009年之前流行的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病毒。已知仅有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了流感大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无亚型之分,而分为两个系。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乙型Yamagata系或乙型Victoria系。

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通常导致轻度感染,对公共卫生影响较小。


善变

流感病毒身怀“乾坤大挪移”——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两大绝技。抗原漂移属于小幅度变异,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变异幅度大,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往往引起流感大流行。
流感每年在温带地区冬春季流行和高发,在热带地区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
 
流感病毒可以跟随人们环游世界,尤其喜欢“冬天”,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能存活更久。
 
冬天人们关紧门窗,室内活动增加、近距离接触多,也给了流感病毒更多感染人的机会。


2. 新冠:超乎想象

新冠病毒堪称传播王者,在冠状病毒家族中最为狡猾,它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降低毒性极大增加传播能力的道路,让人类再度遭遇了堪比“1918年大流感”的传染病大流行。


广传

冠状病毒传播家族庞大,但在全世界生根发芽,广为分布的就只有新型冠状病毒。它“见贤思齐”,掌握了呼吸道飞沫、接触和气溶胶等多种传播方式,除了最常见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打个喷嚏就能传播”,新冠还出现了“摸过同一个门把手传播”“同坐电梯传播”“污染物传播”等新闻案例。不仅发病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好学

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是好学的典型:向流感病毒学习,抓紧变异,更换一套外衣,减少被免疫系统 认出来的可能。


三、如何区分新冠和流感


流感与新冠肺炎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但需要警惕的是,新冠肺炎潜伏期更长,还有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隐蔽性和危害性都更大。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 病原体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2. 传染源

流感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新冠肺炎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3.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或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4. 潜伏期

流感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
新冠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5. 临床症状

在中国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成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干咳、疲倦/嗜睡、多痰、呼吸急促(多出现于危重症)

其他症状包括:肌肉或关节疼痛,失去味觉/嗅觉,鼻塞,腹泻,流涕,咽痛,头晕。而呼吸急促、胸痛、失去语言或行动能力,是危重症表现,应尽快求助。

此外,皮疹、手指或脚趾变色,被WHO列为“较不常见症状”。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对33.6万人进行追踪,发现8.8%新冠病毒阳性者会出现皮疹。研究报告指出:“这强烈提示将皮疹纳入新冠肺炎疑似症状。虽然它不如发烧那么常见,但更具特异性,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

流感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烧(>38℃),浑身乏力、酸痛,疲劳,干咳,咽痛,头痛,睡眠困难,食欲不振,腹泻或肚子痛,恶心或呕吐。

  

   四、新冠&流感来了,出入境该怎样做?


 1. 提前接种疫苗最受推荐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式。

新冠目前尚未发现特效药品,但疫苗研发进展神速。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候选疫苗182个,临床试验36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中透露:“中国已有11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在不远的将来,当疫苗开始大批量生产上市,面临新冠风险人群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冠风险。
对流感来说,早已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在九月中旬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提示了四类人群要优先接种疫苗:
 
(1)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
 
世界各地每年流感高峰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所以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流感季节期间的任何时候接种疫苗仍能帮助预防感染流感 。


 2. 出入境时配合海关进行卫生检疫 
海关关员将依法对出入境人员开展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工作,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染疫嫌疑人,并采取有效的隔离、留验等措施,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维护国门安全,保护人民健康。配合出入境检疫流程,请了解“三查、三排、一转运”:

(1)“三查”是指查验健康申报、开展体温筛查、实施医学巡查,“三排”是指: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监测排查,“一转运”是指对三排中判定需要转运的人员进行转运、隔离、留观等措施。

(2)主动如实填报出入境人员健康申明卡,如实申报自身的流行病学史和健康状况;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存在相应症状、旅行史/居住史、接触史/暴露史等相关信息。

(3)配合海关关员进行红外体温监测,以及可能的水银温度计体温复测。

(4)如被医学巡查发现存在相应症状,需要转入排查流程,应遵照海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不得逃避检疫。(逃避检疫要负法律责任!)

 3. 除了疫苗外的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养成保持一米距离、勤正确洗手、规范戴口罩、聚餐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保持旅行中室内通风良好,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前往过人群聚集场所后,要做必要洗消;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注意自我隔离,不带病旅行,接触家庭成员;
 
去医院就诊时候也要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回到顶部 | 联系我们
河北省外贸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石家庄市新合作广场 b1 1201   邮箱:87812389@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662519/4008320700
备案编号:冀ICP备11006606号-18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