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当地时间10月1日迪拜世博会开幕以来,名为“华夏之光”的中国馆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前来打卡。数据显示,到当地时间11月9日,中国馆现场参观人数和“云上中国馆”参观人数都已超过30万人次。科技赋能、面向未来的展项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在中国馆“探索与发现”展区及多个板块精彩亮相,彰显了北斗系统作为为全球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充分表达了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日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畅谈北斗系统亮相世博会的意义与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合作。
记者: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我国北斗系统,对于展现北斗系统实力,开展社会化合作和国际合作有怎样的意义?
冉承其:10月1日,2020迪拜世界博览会于阿联酋迪拜盛大开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馆“探索与发现”展区精彩亮相。北斗展区通过沉浸式立体环幕影厅,全面丰富地展现了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成就,展示中国导航文明,彰显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发展理念和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的开放态度。与此同时,我们设置了北斗云展览,已经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同步上线,让世界各国观众足不出户逛遍北斗展区,感知导航文明,感受和体验北斗系统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记者:北斗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您认为能取得目前的成就,有哪些原因?
冉承其:北斗系统建设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也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第二步,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第三步,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取得系列创新成就,得益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得益于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国际首创3种轨道混合星座,开创导通融合新范式,融合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区域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地基增强七大服务于一体。着力管理创新,创建涵盖组织协同、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工程建设、精稳运行五位联动体系化工程管理新模式,两年半时间实现18箭30星高密度组网。铺展应用创新,全面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卫星导航应用完备产业链。加速实现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2020年达4033亿元。推进国际合作,与美、俄、欧等建立双边合作机制推动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协调;持续参与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等多边事务,贡献中国力量;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卫星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北斗系统正在加速进入国际工业体系。
记者:请举例介绍北斗系统国际合作的经典案例,合作方又是如何评价的?
冉承其:作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认可的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自建设之初,就坚持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分别同美国、俄罗斯就北斗系统与GPS、GLONASS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签署双边协议,与欧盟持续推动北斗系统与伽利略系统(Galileo)的兼容与互操作协调。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外空司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多边机制框架下的国际活动,积极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推动设立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非北斗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等平台机制,与阿盟、非盟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系统建成开通一年以来,运行稳定、性能稳中有升,持续满足全球用户需求,已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防灾减灾、智慧港口等各种解决方案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区域的众多国家得到应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许和支持,对北斗系统的性能和服务提出充分肯定,并对后续合作表示期待。“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已经成为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案例。
记者:在您看来,北斗系统还将朝哪些方向发展,有哪些新的应用场景我们可期待?
冉承其: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以持续发展的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安全、高智能、高弹性、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近年来,我们在北斗创新融合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北斗+”、“+北斗”应用案例推陈出新,类型颇多,凸显了北斗应用产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北斗与5G、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交叉融合,北斗系统应用模式将更加丰富。